找到相关内容481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他的未竟志业。事实上我们现在做到的并没有超出太虚大师的设想,他的许多想法比我们想象的更大胆、更具前瞻性。”[36] 关于太虚大师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对“人间佛教”的当代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...人间佛教”持肯定的态度是一致的,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意见却并不完全一致。下面我想根据上文所涉及的某些问题,提出一些我个人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想法或问题,就此请教于佛教界高僧大德及学术界同仁。   一、 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

    一些不正确的想法,引导进入正确的念佛。  比如说上面的例子,我们疑惑“我虽然念佛,如果没有信心的体验,能往生吗?”法师在此明确地告诉我们:一向专称就能往生,并不需要信心的体验。同理,又有人疑惑说:“虽然...法鼓经》说:众生临终的时候,惶恐得不得了,不能念佛,口中称不出来了,他心里知道有佛,有求往生的想法,就往生了。就这么简单,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。  所以,我们跟别人谈净土法门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,不能以自己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6.html
  •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

    点阵结构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连续空间是不同的。这种想法与接受生理学对感觉的解释有关,在这种解释下我们的感觉被想象成由一个个分散的感受器产生,感受器是一个个分散的点所以感觉空间也是分散的点。但五根概念是直接...

    杨新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473525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当作轮回之主体,是世俗的想法,佛陀于第一义中应否定之。因此,主张“识”作为轮回主体而生生世世存续著的茶啼比丘,已为释尊痛斥。然而,若站在世俗的立场来思考“识”,把其作为业报相续的主体,则水野泓元认为此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异熟识”;卷七十四又云:“云何当知色等想事色等施设,是假名有,非实物有?谓诸名言熏习之想所建立识,缘色等想事,计为色等性,此性非实物有,非胜义有。是故如此色等想法,唯是遍计所执自性,当知假有。”将言说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七)

    自己的做法心里愿意了,内心顿时就开放了,所以“舒张压”也很快减下来了。 其次观察“由微变发展到巨变”的道理。比如,当她退下来时,最初生起“领导的安排不合理”的想法时,这是一种反抗的心态,导致收缩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6395573827.html
  • 于君方:《伪经》与观音信仰(1)

    所以才对这些经有较  肯定的态度。  104 页  就已经有这个想法,他说︰  又《高王观世音经》,世传高王诵之脱难,此讹也。其  经鄙俚,不成文义,不知译自何代,以理断之,即是《  法华普门品》耳,高...

    于君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173943.html
  •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: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

    这种作法,他的出发点是很好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但是,在理论上能不能成功?我是持保留的态度。他这种想法发表以后,在西方神学、宗教界引起许多的回应,有些很强烈,有些是温和的。坚持基督教实体主义立场的神学家的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973952.html
  • 汲喆:如何超越经典世俗化理论?

    现代人在理性的引导下逐步摆脱宗教的想法,具有相当的进步主义的乐观色彩。但是,在新世俗化理论中,这种乐观主义被越来越清晰的危机意识所取代。社会学家们注意到,现代人在道德上获得了自由的同时,也失去传统...

    汲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173961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

    最后演说的经典,但他不认同因为《涅盘经》是最后演说  ,它的教说便是最高深、最圆满这想法,并且举出一系列如  来藏系的经典,指出这些经典同为「圆满究竟了义」:  第五阶云:如来垂终,说《大涅盘》,独为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373963.html